我国养老金融六大发展趋势,你知道吗?

zqsgcfbe8

时间 2024年5月14日 预览 19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8343010410627647/

2024-05-13 12:54·金融时报

养老”话题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门问题,《政府工作报告》13次提及“养老”,明确“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此前,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首次提升到“五篇大文章”的新高度。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凸显了解决事关我国数亿人养老问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中国人口的“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问题突出,受资本市场深度调整影响,部分个人养老金基金、养老理财产品出现亏损,国人养老理念不断发生变化,未来养老金融路在何方?准确把握养老金融的发展趋势,对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刘能华、胡娟和田振3位专家通过研究,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01


趋势一:

我国第二波“婴儿潮”将集中退休,养老金融需求巨大

国家卫健委预计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相比解放初期第一波婴儿潮的退休人员,第二波婴儿潮的退休人员文化水平更高,经济条件较好,消费观念较新,他们不满足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也不再单方面追求产品服务的价格低廉,他们兼顾健康保养、社交旅游、文化娱乐等多种消费,并对品牌、品质和体验有着更高的要求。这部分退休人群将推动养老市场快速扩张。相应地,养老金融或将成为我国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机构发展业务的蓝海市场。


02


趋势二:

养老理念正从养儿、购房养老转向养老金为主

一项问卷调研结果(3860份有效问卷)显示,在当前家庭资产配置的多项资产中,非自住房产成为除银行存款或现金外的主流配置,居民持有率达到47%。但在“未来养老准备项目”这一问题上,居民期望养老资金来源主要是商业养老保险与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选择率分别达到60%、59%,然后才是以房养老、购买普通股票或基金等投资养老方式,而养儿防老的选择率仅有16%。这一转变,反映出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和过去二十年盛行的“购房养老”模式,正逐渐让位于以养老金为主的新型养老方式。


03


趋势三:

政策暖风劲吹,第三支柱养老迎来发展的春天

为了应对“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等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国家的政策暖风劲吹。在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难以为继和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覆盖面较小的客观制约下,重点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是现实的必然选择。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给予支持和引导。


04


趋势四:

夕阳事业催生出朝阳产业,养老产业金融将蓬勃发展

随着1962-1973年的“婴儿潮”集中进入退休期,全社会对养老机构、护理医院、老年用品、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健康养老等诸多养老产业的需求激增。多样化、高质量养老需求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其中。从我国“9073”养老模式(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来看,养老产业金融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05


趋势五:

养老产品投资将发生分化,养老保险有望率先发展

相比养老理财、养老基金,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将会在市场周期波动与长期投资运作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因具有穿越经济周期、锁定未来长期收益的特点,突出稳健性,兼顾收益性、缴费灵活性和保持长期性,这些市场特征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关注。当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优势逐渐被投资者所认可,行业竞争也随之加剧,产品创新的势头将日渐强劲。


06


趋势六:

利率中枢或将下移,养老投资需要全球资产配置

人口结构的演变对利率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时期,人口结构变化通过有效劳动增长率、总人口增长率、养老金以及人口政策调整等因素的渠道作用,对自然利率施加长期下行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数量红利的消退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放缓,无风险收益中枢也在持续下移,并难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逆转局面。这类结构性经济问题对养老金与养老资产的保值增值运营形成巨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养老金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养老资产的投资组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全球资产配置或将成为养老金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跨越国界、跨越市场的全球资产配置,投资者具备了更加丰富的优质资产选择空间,分享新兴经济体的人口红利或发达经济体的科技红利。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柳立

编辑:段嘉希

邮箱:fnweb@126.com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